Dump功能调试

查看源文件

为了对训练过程进行分析,用户需要感知训练过程中算子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 对于静态图模式,MindSpore提供了Dump功能,用来将模型训练中的图以及算子的输入输出数据保存到磁盘文件。

  • 对于动态图模式,前向过程可以使用Python原生执行能力,用户可以在网络脚本运行过程中查看记录相应的输入输出。jit以及反向过程属于图编译的部分可以使用Ascend O0/O1功能,将算子的输入输出数据保存到磁盘文件。

MindSpore在不同模式下支持的Dump功能不完全相同,需要的配置文件和以及生成的数据格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运行的模式选择对应的Dump配置:

  • Ascend下O0/O1/O2模式的区别请见set_context的参数jit_level

  • CPU/GPU模式支持dump常量数据,Ascend O0/O1/O2模式不支持Dump常量数据。

  • Ascend O2模式支持dump数据格式.npy.bin文件,其他模式只支持dump数据格式.npy文件。

  • Dump暂不支持异构训练,即不支持CPU/Ascend混合训练或GPU/Ascend混合训练。

MindSpore在不同模式下支持的Dump功能如下表所示:

功能 Ascend O0/Ascend O1 Ascend O2 CPU/GPU
全量dump 整网数据dump 支持 支持 支持
部分数据dump 统计信息dump 支持host和device模式1 仅支持host模式 CPU不支持, GPU仅支持host模式
数据采样dump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溢出dump dump溢出算子 支持 支持 不支持
指定条件dump 指定算子名称 支持 支持 支持
指定迭代 支持 支持 支持
指定device 支持 支持 支持
指定file_format 不涉及 支持 不涉及
set_dump 支持 支持 支持
辅助信息dump 图ir dump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执行序dump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1. 在统计信息方面,device计算速度较host快(目前仅支持Ascend后端),但host统计指标比device多,详见statistic_category选项。

Ascend下O0/O1模式Dump

操作步骤

  1. 创建json格式的配置文件,JSON文件的名称和位置可以自定义设置。

    {
        "common_dump_settings": {
            "op_debug_mode": 0,
            "dump_mode": 0,
            "path": "/absolute_path",
            "net_name": "ResNet50",
            "iteration": "0|5-8|100-120",
            "saved_data": "tensor",
            "input_output": 0,
            "kernels": ["Default/Conv-op12"],
            "support_device": [0,1,2,3,4,5,6,7],
            "statistic_category": ["max", "min", "l2norm"]
        },
        "e2e_dump_settings": {
            "enable": true,
            "trans_flag": true,
            "stat_calc_mode": "host"
        }
    }
    
    • common_dump_settings:

      • op_debug_mode:该属性用于算子溢出或算子异常调试,设置成0,表示保存所有算子或指定算子;设置成3,表示只保存溢出算子;设置成4,表示只保存异常算子的输入。在Dump数据的时候请设置成0,若设置成其他值,则只会Dump溢出算子或异常算子的数据。默认值:0。

      • dump_mode:设置成0,表示Dump出该网络中的所有算子数据;设置成1,表示Dump"kernels"里面指定的算子数据或算子类型数据;设置成2,表示使用mindspore.set_dump Dump指定对象。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时支持指定算子dump。

      • path:Dump保存数据的绝对路径。

      • net_name:自定义的网络名称,例如:"ResNet50"。

      • iteration:指定需要Dump数据的迭代。类型为str,用“|”分离要保存的不同区间的step的数据。如"0|5-8|100-120"表示Dump第1个,第6个到第9个, 第101个到第121个step的数据。指定“all”,表示Dump所有迭代的数据。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或3时支持保存指定迭代,op_debug_mode设置为4时不支持指定迭代。

      • saved_data: 指定Dump的数据。类型为str,取值成"tensor",表示Dump出完整张量数据;取值成"statistic",表示只Dump张量的统计信息;取值"full"代表两种都要。默认取值为"tensor"。保存统计信息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时生效。

      • input_output:设置成0,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入和算子的输出;设置成1,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入;设置成2,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出。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3时,只能设置input_output为同时保存算子输入和算子输出。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4时,只能保存算子输入。

      • kernels:该项可以配置三种格式:

        1. 算子的名称列表。通过设置环境变量MS_DEV_SAVE_GRAPHS的值为2开启IR保存开关并执行用例,从生成的IR文件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中获取算子名称。详细说明可以参照教程:如何保存IR。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设置环境变量MS_DEV_SAVE_GRAPHS的值为2可能会导致同一个算子的id不同,所以在Dump指定算子时要在获取算子名称之后保持这一项设置不变。或者也可以在Dump保存的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文件中获取算子名称,参考Ascend O0/O1模式下Dump数据对象目录

        2. 还可以指定算子类型。当字符串中不带算子scope信息和算子id信息时,后台则认为其为算子类型,例如:"conv"。算子类型的匹配规则为:当发现算子名中包含算子类型字符串时,则认为匹配成功(不区分大小写),例如:"conv" 可以匹配算子 "Conv2D-op1234"、"Conv3D-op1221"。

        3. 算子名称的正则表达式。当字符串符合"name-regex(xxx)"格式时,后台则会将其作为正则表达式。例如,"name-regex(Default/.+)"可匹配算子名称以"Default/"开头的所有算子。

      • support_device:支持的设备,默认设置成0到7即可;在分布式训练场景下,需要dump个别设备上的数据,可以只在support_device中指定需要Dump的设备Id。该配置参数在CPU上无效,因为CPU下没有device这个概念,但是在json格式的配置文件中仍需保留该字段。

      • statistic_category: 该属性用于用户配置要保存的统计信息类别,仅在开启了保存统计信息(即saved_data设置为"statistic"或"full")时生效。类型为字符串列表,其中的字符串可选值如下:

        • "max":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最大值,支持在device统计和在host统计;

        • "min":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最小值,支持在device统计和在host统计;

        • "avg":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平均值,支持在device统计和在host统计;

        •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个数;

        • "negative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小于0的元素个数;

        • "positive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大于0的元素个数;

        • "nan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Nan的个数;

        • "negative inf count": 表示Tensor中-Inf元素的个数;

        • "positive inf count": 表示Tensor中+Inf元素的个数;

        •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0的个数;

        • "md5": 表示Tensor的MD5值;

        • "l2norm": 表示Tensor的L2Norm值,支持在device统计和在host统计。

      以上除了标记了支持device统计的,其他都仅支持在host统计。 该字段为可选,默认值为["max", "min", "l2norm"]。

      • overflow_number:指定溢出dump的数据个数。该字段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3,只保存溢出算子时需要配置,可控制溢出数据按时间序dump,到指定数值后溢出数据不再dump。默认值为0,表示dump全部溢出数据。

    • e2e_dump_settings:

      • enable:设置成true,表示开启同步Dump;设置成false时,采用异步Dump。不设置该字段时默认值为false,开启异步Dump。两者的区别是异步Dump对原本代码执行过程的影响更小。

      • trans_flag:开启格式转换,将设备上的数据格式转换成NCHW格式。若为true,则数据会以Host侧的4D格式(NCHW)格式保存;若为false,则保留Device侧的数据格式。该配置参数在CPU上无效,因为CPU上没有format转换。默认值:true。

      • stat_calc_mode:选择统计信息计算后端,可选"host"和"device"。选择"device"后可以使能device计算统计信息,当前只在Ascend生效,只支持min/max/avg/l2norm统计量。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3时,仅支持将stat_calc_mode设置为"host"。

      • device_stat_precision_mode(可选):device统计信息精度模式,可选"high"和"low"。选择"high"时,avg/l2norm统计量使用float32进行计算,会增加device内存占用,精度更高;为"low"时使用与原始数据相同的类型进行计算,device内存占用较少,但在处理较大数值时可能会导致统计量溢出。默认值为"high"。

      • sample_mode(可选):设置成0,表示不开启切片dump功能;设置成1时,在图编译等级为O0或O1的情况下开启切片dump功能。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时生效,其他场景不会开启切片dump功能。

      • sample_num(可选):用于控制切片dump中切片的大小。默认值为100。

      • save_kernel_args(可选): 设置成true时,会保存算子的初始化信息。仅当enable设置为true时生效。

  2. 设置Dump环境变量。

    指定Dump的json配置文件。

    export MINDSPORE_DUMP_CONFIG=${xxx}
    

    其中"xxx"为配置文件的绝对路径,如:

    export MINDSPORE_DUMP_CONFIG=/path/to/data_dump.json
    

    如果Dump配置文件没有设置path字段或者设置为空字符串,还需要配置环境变量MS_DIAGNOSTIC_DATA_PATH

    export MS_DIAGNOSTIC_DATA_PATH=${yyy}
    

    则“$MS_DIAGNOSTIC_DATA_PATH/debug_dump”就会被当做path的值。若Dump配置文件中设置了path字段,则仍以该字段的实际取值为准。

    注意:

    • 在网络脚本执行前,设置好环境变量;网络脚本执行过程中设置将会不生效。

    • 在分布式场景下,Dump环境变量需要在调用mindspore.communication.init之前配置。

  3. 启动网络训练脚本。

    训练启动后,若正确配置了MINDSPORE_DUMP_CONFIG环境变量,则会读取配置文件的内容,并按照Dump配置中指定的数据保存路径保存算子数据。 若脚本中都不调用model.trainDatasetHelper,则默认为非数据下沉模式。使用Dump功能将自动生成最终执行图的IR文件。

    可以在训练脚本中设置set_context(reserve_class_name_in_scope=False),避免Dump文件名称过长导致Dump数据文件生成失败。

  4. 通过numpy.load读取和解析Dump数据,参考Ascend O0/O1模式下Dump数据文件介绍

数据对象目录和数据文件介绍

启动训练后,Ascend O0/O1模式下Dump保存的数据对象包括最终执行图(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文件)以及图中算子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数据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path}/
    - rank_{rank_id}/
        - .dump_metadata/
        - {net_name}/
            - {graph_id}/
                - {iteration_id}/
                    {op_type}.{op_name}.json
                    statistic.csv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dtype}.npy
                - constants/
                    Parameter.data-{data_id}.0.0.{timestamp}.output.0.DefaultFormat.{dtype}.npy
            ...
        - graphs/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pb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
        - execution_order/
            ms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ms_global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 pathdata_dump.json配置文件中设置的绝对路径。

  • rank_id: 逻辑卡号。

  • net_namedata_dump.json配置文件中设置的网络名称。

  • graph_id:训练的图标号。

  • iteration_id:训练的轮次。

  • op_type:算子类型。

  • op_name:算子名称。

  • task_id:任务标号。

  • stream_id:流标号。

  • timestamp:时间戳。

  • input_output_index:输入或输出标号,例如output.0表示该文件是该算子的第1个输出Tensor的数据。

  • slot:slot标号。

  • format: 数据格式。

  • dtype: 原始的数据类型。如果是bfloat16int4uint1类型,保存在.npy文件中的数据会分别被转换成float32int8uint8类型。

  • data_id: 常量数据标号。

对于多图网络,由于存在控制流,某些子图可能不会被执行,Dump只保存执行过的节点,所以graphs目录下.pb文件名中的{graph_id}并不一定在{net_name}下存在对应的{graph_id}目录。

只当saved_data为"statistic"或者"full"时,才会生成statistic.csv,当saved_data为"tensor"或者"full"时,才会生成{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dtype}.npy命名的完整张量信息。

只当save_kernel_argstrue时,才会生成{op_type}.{op_name}.json,保存算子的初始化信息。该json文件内部格式为算子各初始化参数的对应值,以Matmul算子为例, json信息如下:

{
    "transpose_a": "False",
    "transpose_b": "False"
}

代表Matmul算子的两个初始化参数transpose_atranspose_b的值均为False

Ascend O0/O1模式下Dump生成的数据文件是后缀名为.npy的文件,文件命名格式为: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dtype}.npy

可以用Numpy的numpy.load接口读取数据。

Ascend O0/O1模式下生成的统计数据文件名为statistic.csv,此文件存有相同目录下所有落盘张量(文件名为{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npy)的统计信息。每个张量一行,每行有张量的 Op Type,Op Name,Task ID,Stream ID,Timestamp,IO,Slot,Data Size,Data Type,Shape以及用户配置的统计信息项。注意,如果用Excel来打开此文件,数据可能无法正确显示。请用vicat等命令查看,或者使用Excel自文本导入csv查看。

Ascend O0/O1模式下生成的最终执行图文件后缀名分别为.pb.ir,文件命名格式为: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pb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

其中以.ir为后缀的文件可以通过vi命令打开查看。

Ascend O0/O1模式下Dump生成的节点执行序文件后缀名为.csv,文件命名格式为:

ms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数据分析样例

为了更好地展示使用Dump来保存数据并分析数据的流程,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样例脚本 ,只需要执行 bash run_sync_dump.sh

在通过Dump功能将脚本对应的图保存到磁盘上后,会产生最终执行图文件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该文件中保存了对应的图中每个算子的堆栈信息,记录了算子对应的生成脚本。

AlexNet脚本为例:

...
def conv(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el_size, stride=1, padding=0, pad_mode="valid"):
    weight = weight_variable()
    return nn.Conv2d(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el_size=kernel_size, stride=stride, padding=padding,
                     weight_init=weight, has_bias=False, pad_mode=pad_mode)


def fc_with_initialize(input_channels, out_channels):
    weight = weight_variable()
    bias = weight_variable()
    return nn.Dense(input_channels, out_channels, weight, bias)


def weight_variable():
    return TruncatedNormal(0.02)


class AlexNet(nn.Cell):
    """
    Alexnet
    """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10, channel=3):
        super(AlexNet,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conv(channel, 96, 11, stride=4)
        self.conv2 = conv(96, 256, 5, pad_mode="same")
        self.conv3 = conv(256, 384, 3, pad_mode="same")
        self.conv4 = conv(384, 384, 3, pad_mode="same")
        self.conv5 = conv(384, 256, 3, pad_mode="same")
        self.relu = nn.ReLU()
        self.max_pool2d =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self.flatten = nn.Flatten()
        self.fc1 = fc_with_initialize(6 * 6 * 256, 4096)
        self.fc2 = fc_with_initialize(4096, 4096)
        self.fc3 = fc_with_initialize(4096, num_classes)

    def construct(self, x):
        """
        The construct function.

        Args:
           x(int): Input of the network.

        Returns:
           Tensor, the output of the network.
        """
        x = self.conv1(x)
        x = self.relu(x)
        x = self.max_pool2d(x)
        x = self.conv2(x)
        x = self.relu(x)
        x = self.max_pool2d(x)
        x = self.conv3(x)
        x = self.relu(x)
        x = self.conv4(x)
        x = self.relu(x)
        x = self.conv5(x)
        x = self.relu(x)
        x = self.max_pool2d(x)
        x = self.flatten(x)
        x = self.fc1(x)
        x = self.relu(x)
        x = self.fc2(x)
        x = self.relu(x)
        x = self.fc3(x)
        return x
...

如果用户想查看脚本中第175行的代码:

x = self.conv3(x)

执行完训练网络后,可以从最终执行图(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文件)中查找到该行代码所对应的多个算子信息,例如Conv2D-op12对应的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20(equivoutput) = Conv2D(%17, %19) {instance name: conv2d} primitive_attrs: {IsFeatureMapInputList: (0), kernel_size: (3, 3), mode: 1, out_channel: 384, input_names: [
x, w],    pri_format: NC1HWC0, pad: (0, 0, 0, 0), visited: true, pad_mod: same, format: NCHW,  pad_list: (1, 1, 1, 1), precision_flag: reduce, groups: 1, output_used_num:
(1), stream_id:     0, stride: (1, 1, 1, 1), group: 1, dilation: (1, 1, 1, 1), output_names: [output], IsFeatureMapOutput: true, ms_function_graph: true}
       : (<Tensor[Float32], (32, 256, 13, 13)>, <Tensor[Float32], (384, 256, 3, 3)>) -> (<Tensor[Float32], (32, 384, 13, 13)>)
       : (<Float16xNC1HWC0[const vector][32, 16, 13, 13, 16]>, <Float16xFracZ[const vector][144, 24, 16, 16]>) -> (<Float32xNC1HWC0[const vector][32, 24, 13, 13, 16]>)
       : full_name_with_scope: (Default/network-WithLossCell/_backbone-AlexNet/conv3-Conv2d/Conv2D-op12)
       ...
       # In file ./tain_alexnet.py(175)/        x = self.conv3(x)/
       ...

以上所示文件内容的各行所表示的含义如下:

  • 算子在Host侧(第一行)和Device侧(第二行,有些算子可能不存在)的输入输出情况。从执行图可知,该算子有两个输入(箭头左侧),一个输出(箭头右侧)。

       : (<Tensor[Float32], (32, 256, 13, 13)>, <Tensor[Float32], (384, 256, 3, 3)>) -> (<Tensor[Float32], (32, 384, 13, 13)>)
       : (<Float16xNC1HWC0[const vector][32, 16, 13, 13, 16]>, <Float16xFracZ[const vector][144, 24, 16, 16]>) -> (<Float32xNC1HWC0[const vector][32, 24, 13, 13, 16]>)
    
  • 算子名称。从执行图可知,该算子在最终执行图中的完整名称为Default/network-WithLossCell/_backbone-AlexNet/conv3-Conv2d/Conv2D-op12

    : (Default/network-WithLossCell/_backbone-AlexNet/conv3-Conv2d/Conv2D-op12)
    
  • 算子对应的训练脚本代码。通过搜索要查询的训练脚本代码,可以找到多个匹配的算子。

    # In file {Absolute path of model_zoo}/official/cv/alexnet/src/alexnet.py(175)/        x = self.conv3(x)/
    

通过算子名称和输入输出信息,可以查找到唯一对应的Tensor数据文件。比如,若要查看Conv2D-op12算子的第1个输出数据对应的Dump文件,可获取以下信息:

  • operator_nameConv2D-op12

  • input_output_indexoutput.0表示该文件是该算子的第1个输出Tensor的数据。

  • slot:0,该算子的输出只有一个slot。

在Dump保存的数据对象文件目录下搜索到相应的文件名: Conv2D.Conv2D-op12.0.0.1623124369613540.output.0.DefaultFormat.float16.npy

还原数据的时候,通过执行:

import numpy
numpy.load("Conv2D.Conv2D-op12.0.0.1623124369613540.output.0.DefaultFormat.float16.npy")

生成numpy.array数据。

Ascend下O2模式Dump

操作步骤

  1. 创建配置文件data_dump.json

    JSON文件的名称和位置可以自定义设置。

    {
        "common_dump_settings": {
            "op_debug_mode": 0,
            "dump_mode": 0,
            "path": "/absolute_path",
            "net_name": "ResNet50",
            "iteration": "0|5-8|100-120",
            "saved_data": "tensor",
            "input_output": 0,
            "kernels": ["Default/Conv-op12"],
            "support_device": [0,1,2,3,4,5,6,7],
            "statistic_category": ["max", "min", "l2norm"],
            "file_format": "npy"
        }
    }
    
    • common_dump_settings:

      • op_debug_mode:该属性用于算子溢出调试,设置成0,表示不开启溢出;设置成3,表示开启溢出检测功能;设置成4,表示开启轻量异常Dump功能。在Dump数据的时候请设置成0,若设置成其他值,则只会Dump溢出算子或异常算子的数据。

      • dump_mode:设置成0,表示Dump出该网络中的所有算子数据;设置成1,表示Dump"kernels"里面指定的算子数据或算子类型数据。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时支持指定算子dump。op_debug_mode设置为非0值时,此字段的设置失效,Dump只会保存溢出算子的数据或者异常算子的数据。

      • path:Dump保存数据的绝对路径。

      • net_name:自定义的网络名称,例如:"ResNet50"。

      • iteration:指定需要Dump的迭代。类型为str,用“|”分离要保存的不同区间的step的数据。如"0|5-8|100-120"表示Dump第1个,第6个到第9个, 第101个到第121个step的数据。指定“all”,表示Dump所有迭代的数据。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时支持保存指定迭代,op_debug_mode设置为3或4时不支持指定迭代。注意,使能Ascend O2模式下Dump时,sink size只能设置为1。

      • saved_data: 指定Dump的数据。类型为str,取值成"tensor",表示Dump出完整张量数据;取值成"statistic",表示只Dump张量的统计信息;取值"full"代表两种都要。Ascend O2模式下Dump统计信息只有在file_format设置为npy时可以成功,若在file_format设置为bin时选"statistic"或"full"便会错误退出。保存统计信息仅支持op_debug_mode设置为0的场景。默认取值为"tensor"。

      • input_output:设置成0,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入和算子的输出;设置成1,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入;设置成2,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出。

      • kernels:该项可以配置两种格式:

        1. 算子的名称列表。指定算子需要先设置保存图文件的环境变量来保存图,再从保存的图文件中获取算子名称。保存图文件的环境变量请参考昇腾社区文档DUMP_GE_GRAPHDUMP_GRAPH_LEVELDUMP_GRAPH_PATH

        2. 算子名称的正则表达式。当字符串符合"name-regex(xxx)"格式时,后台则会将其作为正则表达式。例如,"name-regex(Default/.+)"可匹配算子名称以"Default/"开头的所有算子。

      • support_device:支持的设备,默认设置成0到7即可;在分布式训练场景下,需要dump个别设备上的数据,可以只在support_device中指定需要Dump的设备Id。

      • statistic_category: 该属性用于用户配置要保存的统计信息类别,仅在开启了保存统计信息(即saved_data设置为"statistic"或"full")时生效。类型为字符串列表,其中的字符串可选值如下:

        • "max":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最大值;

        • "min":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最小值;

        • "avg":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平均值;

        •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个数;

        • "negative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小于0的元素个数;

        • "positive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大于0的元素个数;

        • "nan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Nan的个数;

        • "negative inf count": 表示Tensor中-Inf元素的个数;

        • "positive inf count": 表示Tensor中+Inf元素的个数;

        •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0的个数;

        • "md5": 表示Tensor的MD5值;

        • "l2norm": 表示Tensor的L2Norm值。

      该字段为可选,默认值为["max", "min", "l2norm"]。

      • file_format: dump数据的文件类型,只支持npybin两种取值。设置成npy,则dump出的算子张量数据将为host侧格式的npy文件;设置成bin,则dump出的数据将为device侧格式的protobuf文件,需要借助转换工具进行处理,详细步骤请参考Ascend O2模式下数据分析样例。默认取值为bin

      • overflow_number:指定溢出dump的数据个数。该字段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3开启溢出检测功能,且file_format设置为npy时需要配置,可控制溢出数据按时间序dump,到指定数值后溢出数据不再dump。默认值为0,表示dump全部溢出数据。

  2. 设置数据Dump的环境变量。

    export MINDSPORE_DUMP_CONFIG=${Absolute path of data_dump.json}
    

    如果Dump配置文件没有设置path字段或者设置为空字符串,还需要配置环境变量MS_DIAGNOSTIC_DATA_PATH

    export MS_DIAGNOSTIC_DATA_PATH=${yyy}
    

    则“$MS_DIAGNOSTIC_DATA_PATH/debug_dump”就会被当做path的值。若Dump配置文件中设置了path字段,则仍以该字段的实际取值为准。

    • 在网络脚本执行前,设置好环境变量;网络脚本执行过程中设置将会不生效。

    • 在分布式场景下,Dump环境变量需要在调用mindspore.communication.init之前配置。

  3. 执行用例Dump数据。

    可以在训练脚本中设置set_context(reserve_class_name_in_scope=False),避免Dump文件名称过长导致Dump数据文件生成失败。

  4. 参考Ascend O2模式下数据分析样例解析Dump数据文件。

  • 若需要dump全量或部分算子,则可以修改json配置文件中的dump_mode选项为0或1。

  • 由于Dump速度较慢,在大模型场景下开启Dump会延长不同卡之间的通信间隔时间,从而导致通信算子超时。可以通过调整通信算子的超时时间来解决此问题。对于Ascend后端,可以设置HCCL_EXEC_TIMEOUT环境变量,具体设置方法请参考昇腾CANN文档

数据对象目录和数据文件介绍

Ascend O2模式下Dump目录结构如下所示,主要特征为存在{step_id}目录,代表用户侧的训练轮次:

{path}/
    - {step_id}/
        - {time}/
            - {device_id}/
                - {model_name}/
                    - {model_id}/
                        - {iteration_id}/
                            statistic.csv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
                            Opdebug.Node_OpDebug.{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
                            mapping.csv
    acl_dump_{device_id}.json
  • pathdata_dump.json配置文件中设置的绝对路径。

  • time: dump目录的创建时间。

  • device_id: 卡号。

  • model_name:模型名称,由MindSpore生成。

  • model_id:模型标号。

  • iteration_id:GE侧训练的轮次。

  • op_type:算子类型。

  • op_name:算子名称。

  • task_id:任务标号,如果获取不到,默认为65535。

  • stream_id:流标号,如果获取不到,默认为65535。

  • timestamp:时间戳。

  • step_id: 用户侧的训练轮次。

在{path}目录的acl_dump_{device_id}.json文件,是Ascend O2模式下Dump在接口调用过程中生成的中间文件,一般情况下无需关注。

其中,溢出文件(Opdebug.Node_OpDebug.{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文件)只会在开启溢出Dump且检测到溢出时保存。

若配置文件中file_format值设置为npy,算子文件会保存成npy格式的文件,溢出文件会被保存成json格式的文件。文件命名格式分别为: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dtype}.npy
Opdebug.Node_OpDebug.{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output.0.json

如果按命名规则定义的张量文件名称长度超过了OS文件名称长度限制(一般是255个字符),则会将该张量文件重命名为一串随机数字,映射关系会保存在同目录下的“mapping.csv”。

若配置文件中file_format值设置为npy,可以直接用numpy.load加载。

若未配置file_format值或file_format值为bin,启动训练后,Ascend O2模式下Dump生成的原始数据文件或溢出检测生成的溢出文件是protobuf格式的文件,需要用到海思Run包中自带的数据解析工具进行解析,详见如何查看dump数据文件

数据在Device侧的格式可能和Host侧计算图中的定义不同,Ascend O2模式下Dump的bin数据格式为Device侧格式,如果想要转为Host侧格式,可以参考如何进行dump数据文件Format转换

Ascend O2模式下Dump生成的数据文件是bin文件时,文件命名格式为: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

以AlexNet网络的Conv2D-op12为例: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其中Conv2D{op_type}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op_name}2{task_id}7{stream_id}161243956333802{timestamp}

如果op_typeop_name中出现了“.”、“/”、“\”、空格时,会转换为下划线表示。

若配置file_format值为npy,则启用Ascend O2模式下Dump生成的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与Ascend O0/O1模式下Dump相同,可以参考Ascend O0/O1模式下Dump数据文件介绍,溢出检测生成的溢出文件是json格式,溢出文件内容解析可参考解析算子溢出数据文件

选项saved_data只有在file_format为"npy"的时候生效。如saved_data是"statistic"或者"full"。张量统计数据会落盘到statistic.csv。如saved_data是"tensor"或者"full"完整张量数据会落盘到{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npystatistic.csv的格式与Ascend O0/O1模式下Dump相同,可以参考Ascend O0/O1模式下Dump数据文件介绍

数据分析样例

Ascend O2模式下Dump不会自动保存.ir文件,要想查看.ir文件,可以在执行用例前通过MindSpore的IR保存开关export MS_DEV_SAVE_GRAPHS=2, 执行用例后查看保存的trace_code_graph_{xxx}文件, 可以用vi打开。文件查看方式请参考Ascend O0模式下的数据分析样例。Ascend O2模式下,由于.ir文件中并不是最终执行图,不能保证算子文件和.ir文件中的算子名一一对应。保存最终的执行图请参考昇腾社区文档DUMP_GE_GRAPHDUMP_GRAPH_LEVELDUMP_GRAPH_PATH

Ascend O2模式下Dump生成的数据文件可以通过以下3个步骤进行解析。如果Ascend O2模式下Dump配置文件中设置的file_format为"npy",可以跳过以下步骤中的1、2,如果没有设置file_format,或者设置为"bin",需要先转换成.npy格式的文件。

  1. 使用run包中提供的msaccucmp.py解析Dump出来的文件。不同的环境上msaccucmp.py文件所在的路径可能不同,可以通过find命令进行查找:

    find ${run_path} -name "msaccucmp.py"
    
    • run_path:run包的安装路径。

  2. 找到msaccucmp.py后,到/absolute_path目录下,运行如下命令解析Dump数据:

    python ${The absolute path of msaccucmp.py} convert -d {file path of dump} -out {file path of output}
    

    {file path of dump} 可以是单个.bin文件的路径,也可以是包含.bin文件的文件夹路径。

    若需要转换数据格式,可参考使用说明链接https://www.hiascend.com/document/detail/zh/CANNCommunityEdition/800alpha001/devaids/devtools/modelaccuracy/atlasaccuracy_16_0054.html

    如Dump生成的数据文件为:

    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
    

    则执行:

    python3.7.5 msaccucmp.py convert -d /path/to/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 -out ./output -f NCHW -t npy
    

    则可以在./output下生成该算子的所有输入输出数据。每个数据以.npy后缀的文件保存,数据格式为NCHW。生成结果如下:

    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input.0.32x256x13x13.npy
    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input.1.384x256x3x3.npy
    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output.0.32x384x13x13.npy
    

    在文件名的末尾可以看到该文件是算子的第几个输入或输出,以及数据的维度信息。例如,通过第一个.npy文件名

    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input.0.32x256x13x13.npy
    

    可知该文件是算子的第0个输入,数据的维度信息是32x256x13x13

  3. 通过numpy.load("file_name")可以读取到对应数据。例:

    import numpy
    numpy.load("Conv2D.Default_network-WithLossCell__backbone-AlexNet_conv3-Conv2d_Conv2D-op12.2.7.161243956333802.input.0.32x256x13x13.npy")
    

CPU/GPU模式Dump

操作步骤

  1. 创建json格式的配置文件,JSON文件的名称和位置可以自定义设置。

    {
        "common_dump_settings": {
            "op_debug_mode": 0,
            "dump_mode": 0,
            "path": "/absolute_path",
            "net_name": "ResNet50",
            "iteration": "0|5-8|100-120",
            "saved_data": "tensor",
            "input_output": 0,
            "kernels": ["Default/Conv-op12"],
            "support_device": [0,1,2,3,4,5,6,7],
            "statistic_category": ["max", "min", "l2norm"]
        },
        "e2e_dump_settings": {
            "enable": true,
            "trans_flag": true
        }
    }
    
    • common_dump_settings:

      • op_debug_mode:该属性用于算子溢出或算子异常调试,CPU/GPU Dump只支持设置成0,表示保存所有算子或指定算子。

      • dump_mode:设置成0,表示Dump出该网络中的所有算子数据;设置成1,表示Dump"kernels"里面指定的算子数据或算子类型数据;设置成2,表示使用mindspore.set_dump Dump指定对象。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时支持指定算子dump。

      • path:Dump保存数据的绝对路径。

      • net_name:自定义的网络名称,例如:"ResNet50"。

      • iteration:指定需要Dump数据的迭代。类型为str,用“|”分离要保存的不同区间的step的数据。如"0|5-8|100-120"表示Dump第1个,第6个到第9个, 第101个到第121个step的数据。指定“all”,表示Dump所有迭代的数据。仅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0或3时支持保存指定迭代,op_debug_mode设置为4时不支持指定迭代。

      • saved_data: 指定Dump的数据。类型为str,取值成"tensor",表示Dump出完整张量数据;取值成"statistic",表示只Dump张量的统计信息;取值"full"代表两种都要。统计信息现只支持GPU场景,CPU场景若选"statistic"或"full"便会错误退出。默认取值为"tensor"。保存统计信息仅支持op_debug_mode设置为0的场景。

      • input_output:设置成0,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入和算子的输出;设置成1,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入;设置成2,表示Dump出算子的输出。在op_debug_mode设置为4时,只能保存算子输入。

      • kernels:该项可以配置三种格式:

        1. 算子的名称列表。通过设置环境变量MS_DEV_SAVE_GRAPHS的值为2开启IR保存开关并执行用例,从生成的IR文件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中获取算子名称。详细说明可以参照教程:如何保存IR。 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设置环境变量MS_DEV_SAVE_GRAPHS的值为2可能会导致同一个算子的id不同,所以在Dump指定算子时要在获取算子名称之后保持这一项设置不变。或者也可以在Dump保存的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文件中获取算子名称,参考CPU/GPU模式下Dump数据对象目录

        2. 还可以指定算子类型。当字符串中不带算子scope信息和算子id信息时,后台则认为其为算子类型,例如:"conv"。算子类型的匹配规则为:当发现算子名中包含算子类型字符串时,则认为匹配成功(不区分大小写),例如:"conv" 可以匹配算子 "Conv2D-op1234"、"Conv3D-op1221"。

        3. 算子名称的正则表达式。当字符串符合"name-regex(xxx)"格式时,后台则会将其作为正则表达式。例如,"name-regex(Default/.+)"可匹配算子名称以"Default/"开头的所有算子。

      • support_device:支持的设备,默认设置成0到7即可;在分布式训练场景下,需要dump个别设备上的数据,可以只在support_device中指定需要Dump的设备Id。该配置参数在CPU上无效,因为CPU下没有device这个概念,但是在json格式的配置文件中仍需保留该字段。

      • statistic_category: 该属性用于用户配置要保存的统计信息类别,仅在开启了保存统计信息(即saved_data设置为"statistic"或"full")时生效。类型为字符串列表,其中的字符串可选值如下:

        • "max":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最大值;

        • "min":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最小值;

        • "avg":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平均值;

        •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个数;

        • "negative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小于0的元素个数;

        • "positive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大于0的元素个数;

        • "nan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的Nan的个数;

        • "negative inf count": 表示Tensor中-Inf元素的个数;

        • "positive inf count": 表示Tensor中+Inf元素的个数;

        • "zero count": 表示Tensor中元素0的个数;

        • "md5": 表示Tensor的MD5值;

        • "l2norm": 表示Tensor的L2Norm值。

      CPU/GPU Dump模式只支持host测统计信息及结算。 该字段为可选,默认值为["max", "min", "l2norm"]。

    • e2e_dump_settings:

      • enable:在CPU/GPU Dump模式下,该字段必须设置为true

      • trans_flag:开启格式转换。将设备上的数据格式转换成NCHW格式。若为true,则数据会以Host侧的4D格式(NCHW)格式保存;若为false,则保留Device侧的数据格式。该配置参数在CPU上无效,因为CPU上没有format转换。默认值:true。

  2. 设置Dump环境变量。

    指定Dump的json配置文件。

    export MINDSPORE_DUMP_CONFIG=${xxx}
    

    其中"xxx"为配置文件的绝对路径,如:

    export MINDSPORE_DUMP_CONFIG=/path/to/data_dump.json
    

    如果Dump配置文件没有设置path字段或者设置为空字符串,还需要配置环境变量MS_DIAGNOSTIC_DATA_PATH

    export MS_DIAGNOSTIC_DATA_PATH=${yyy}
    

    则“$MS_DIAGNOSTIC_DATA_PATH/debug_dump”就会被当做path的值。若Dump配置文件中设置了path字段,则仍以该字段的实际取值为准。

    注意:

    • 在网络脚本执行前,设置好环境变量;网络脚本执行过程中设置将会不生效。

    • 在分布式场景下,Dump环境变量需要在调用mindspore.communication.init之前配置。

  3. 启动网络训练脚本。

    训练启动后,若正确配置了MINDSPORE_DUMP_CONFIG环境变量,则会读取配置文件的内容,并按照Dump配置中指定的数据保存路径保存算子数据。 GPU环境如果要Dump数据,必须采用非数据下沉模式(设置model.trainDatasetHelper中的dataset_sink_mode参数为False),以保证可以获取每个step的Dump数据。 若脚本中都不调用model.trainDatasetHelper,则默认为非数据下沉模式。使用Dump功能将自动生成最终执行图的IR文件。

    可以在训练脚本中设置set_context(reserve_class_name_in_scope=False),避免Dump文件名称过长导致Dump数据文件生成失败。

  4. 通过numpy.load读取和解析CPU/GPU模式下Dump数据,参考CPU/GPU模式下Dump数据文件介绍

数据对象目录和数据文件介绍

启动训练后,CPU/GPU模式下Dump保存的数据对象包括最终执行图(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文件)以及图中算子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数据目录结构如下所示:

{path}/
    - rank_{rank_id}/
        - .dump_metadata/
        - {net_name}/
            - {graph_id}/
                - {iteration_id}/
                    {op_type}.{op_name}.json
                    statistic.csv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npy
                - constants/
                    Parameter.data-{data_id}.0.0.{timestamp}.output.0.DefaultFormat.npy
            ...
        - graphs/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pb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
        - execution_order/
            ms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ms_global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 pathdata_dump.json配置文件中设置的绝对路径。

  • rank_id: 逻辑卡号。

  • net_namedata_dump.json配置文件中设置的网络名称。

  • graph_id:训练的图标号。

  • iteration_id:训练的轮次。

  • op_type:算子类型。

  • op_name:算子名称。

  • task_id:任务标号。

  • stream_id:流标号。

  • timestamp:时间戳。

  • input_output_index:输入或输出标号,例如output.0表示该文件是该算子的第1个输出Tensor的数据。

  • slot:slot标号。

  • format: 数据格式。

  • data_id: 常量数据标号。

对于多图网络,由于存在控制流,某些子图可能不会被执行,Dump只保存执行过的节点,所以graphs目录下.pb文件名中的{graph_id}并不一定在{net_name}下存在对应的{graph_id}目录。

只当saved_data为"statistic"或者"full"时,才会生成statistic.csv,当saved_data为"tensor"或者"full"时,才会生成{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npy命名的完整张量信息。

CPU/GPU模式下Dump生成的数据文件是后缀名为.npy的文件,文件命名格式为: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npy

CPU/GPU模式下Dump生成的常量数据文件与其他数据文件格式相同,而所有常量数据的{op_type},{task_id},{stream_id},{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不变。

Parameter.data-{data_id}.0.0.{timestamp}.output.0.DefaultFormat.npy

{iteration_id}目录下也可能会保存Parameter开头的文件(weight, bias等参数会保存成Parameter开头的文件。

可以用Numpy的numpy.load接口读取数据。

CPU/GPU模式下Dump生成的统计数据文件名为statistic.csv,此文件存有相同目录下所有落盘张量(文件名为{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input_output_index}.{slot}.{format}.npy)的统计信息。每个张量一行,每行有张量的 Op Type、Op Name、Task ID、Stream ID、Timestamp、IO,Slot、Data Size、Data Type、Shape以及用户配置的统计信息项。注意,如果用Excel来打开此文件,数据可能无法正确显示。请用vicat等命令查看,或者使用Excel自文本导入csv查看。

CPU/GPU模式下Dump生成的最终执行图文件后缀名分别为.pb.ir,文件命名格式为: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pb
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

其中以.ir为后缀的文件可以通过vi命令打开查看。

CPU/GPU模式下Dump生成的节点执行序文件后缀名为.csv,文件命名格式为:

ms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图执行历史文件的后缀为.csv,文件名格式为:

ms_global_execution_order_graph_{graph_id}.csv

此文件记录该图在训练过程中的执行轮次历史。图编译过程中,一张根图可能产生多张子图,但子图与根图具有相同的执行轮次历史。故与图执行序文件不同,此处仅保存根图的图执行历史文件。

.dump_metadata记录了训练的原信息,其中data_dump.json保存了用户设置的dump配置。

数据分析样例

为了更好地展示使用Dump来保存数据并分析数据的流程,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样例脚本 ,CPU/GPU模式下Dump只需要执行 bash run_sync_dump.sh

在通过Dump功能将脚本对应的图保存到磁盘上后,会产生最终执行图文件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该文件中保存了对应的图中每个算子的堆栈信息,记录了算子对应的生成脚本。

AlexNet脚本为例 :

...
def conv(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el_size, stride=1, padding=0, pad_mode="valid"):
    weight = weight_variable()
    return nn.Conv2d(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kernel_size=kernel_size, stride=stride, padding=padding,
                     weight_init=weight, has_bias=False, pad_mode=pad_mode)


def fc_with_initialize(input_channels, out_channels):
    weight = weight_variable()
    bias = weight_variable()
    return nn.Dense(input_channels, out_channels, weight, bias)


def weight_variable():
    return TruncatedNormal(0.02)


class AlexNet(nn.Cell):
    """
    Alexnet
    """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10, channel=3):
        super(AlexNet,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conv(channel, 96, 11, stride=4)
        self.conv2 = conv(96, 256, 5, pad_mode="same")
        self.conv3 = conv(256, 384, 3, pad_mode="same")
        self.conv4 = conv(384, 384, 3, pad_mode="same")
        self.conv5 = conv(384, 256, 3, pad_mode="same")
        self.relu = nn.ReLU()
        self.max_pool2d = nn.MaxPool2d(kernel_size=3, stride=2)
        self.flatten = nn.Flatten()
        self.fc1 = fc_with_initialize(6 * 6 * 256, 4096)
        self.fc2 = fc_with_initialize(4096, 4096)
        self.fc3 = fc_with_initialize(4096, num_classes)

    def construct(self, x):
        """
        The construct function.

        Args:
           x(int): Input of the network.

        Returns:
           Tensor, the output of the network.
        """
        x = self.conv1(x)
        x = self.relu(x)
        x = self.max_pool2d(x)
        x = self.conv2(x)
        x = self.relu(x)
        x = self.max_pool2d(x)
        x = self.conv3(x)
        x = self.relu(x)
        x = self.conv4(x)
        x = self.relu(x)
        x = self.conv5(x)
        x = self.relu(x)
        x = self.max_pool2d(x)
        x = self.flatten(x)
        x = self.fc1(x)
        x = self.relu(x)
        x = self.fc2(x)
        x = self.relu(x)
        x = self.fc3(x)
        return x
...

如果用户想查看脚本中第175行的代码:

x = self.conv3(x)

执行完训练网络后,可以从最终执行图(ms_output_trace_code_graph_{graph_id}.ir文件)中查找到该行代码所对应的多个算子信息,例如Conv2D-op12对应的文件内容如下所示:

  %20(equivoutput) = Conv2D(%17, %19) {instance name: conv2d} primitive_attrs: {IsFeatureMapInputList: (0), kernel_size: (3, 3), mode: 1, out_channel: 384, input_names: [
x, w],    pri_format: NC1HWC0, pad: (0, 0, 0, 0), visited: true, pad_mod: same, format: NCHW,  pad_list: (1, 1, 1, 1), precision_flag: reduce, groups: 1, output_used_num:
(1), stream_id:     0, stride: (1, 1, 1, 1), group: 1, dilation: (1, 1, 1, 1), output_names: [output], IsFeatureMapOutput: true, ms_function_graph: true}
       : (<Tensor[Float32], (32, 256, 13, 13)>, <Tensor[Float32], (384, 256, 3, 3)>) -> (<Tensor[Float32], (32, 384, 13, 13)>)
       : (<Float16xNC1HWC0[const vector][32, 16, 13, 13, 16]>, <Float16xFracZ[const vector][144, 24, 16, 16]>) -> (<Float32xNC1HWC0[const vector][32, 24, 13, 13, 16]>)
       : full_name_with_scope: (Default/network-WithLossCell/_backbone-AlexNet/conv3-Conv2d/Conv2D-op12)
       ...
       # In file ./tain_alexnet.py(175)/        x = self.conv3(x)/
       ...

以上所示文件内容的各行所表示的含义如下:

  • 算子在Host侧(第一行)和Device侧(第二行,有些算子可能不存在)的输入输出情况。从执行图可知,该算子有两个输入(箭头左侧),一个输出(箭头右侧)。

       : (<Tensor[Float32], (32, 256, 13, 13)>, <Tensor[Float32], (384, 256, 3, 3)>) -> (<Tensor[Float32], (32, 384, 13, 13)>)
       : (<Float16xNC1HWC0[const vector][32, 16, 13, 13, 16]>, <Float16xFracZ[const vector][144, 24, 16, 16]>) -> (<Float32xNC1HWC0[const vector][32, 24, 13, 13, 16]>)
    
  • 算子名称。从执行图可知,该算子在最终执行图中的完整名称为Default/network-WithLossCell/_backbone-AlexNet/conv3-Conv2d/Conv2D-op12

    : (Default/network-WithLossCell/_backbone-AlexNet/conv3-Conv2d/Conv2D-op12)
    
  • 算子对应的训练脚本代码。通过搜索要查询的训练脚本代码,可以找到多个匹配的算子。

    # In file {Absolute path of model_zoo}/official/cv/alexnet/src/alexnet.py(175)/        x = self.conv3(x)/
    

通过算子名称和输入输出信息,可以查找到唯一对应的Tensor数据文件。比如,若要查看Conv2D-op12算子的第1个输出数据对应的Dump文件,可获取以下信息:

  • operator_nameConv2D-op12

  • input_output_indexoutput.0表示该文件是该算子的第1个输出Tensor的数据。

  • slot:0,该算子的输出只有一个slot。

在Dump保存的数据对象文件目录下搜索到相应的文件名: Conv2D.Conv2D-op12.0.0.1623124369613540.output.0.DefaultFormat.npy

还原数据的时候,通过执行:

import numpy
numpy.load("Conv2D.Conv2D-op12.0.0.1623124369613540.output.0.DefaultFormat.npy")

生成numpy.array数据。

其他说明

其他dump方法

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可在开发指导下应用GE dump模式。

如果要使能GE dump,除了配置环境变量MINDSPORE_DUMP_CONFIG之外,还需要另外配置环境变量ENABLE_MS_GE_DUMP=1,该方式仅支持图编译等级为O2的场景。配置文件的格式和Ascend O2模式下Dump相同,op_debug_mode字段不支持配置为4,其余各项参数和Ascend O2模式下Dump相同。

export ENABLE_MS_GE_DUMP=1

GE dump的目录结构如下:

{path}/
    - {time}/
        - {device_id}/
            - {model_name}/
                - {model_id}/
                    - {iteration_id}/
                        statistic.csv
                        {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
                        Opdebug.Node_OpDebug.{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
                        mapping.csv

其中, pathtimedevice_idmodel_namemodel_iditeration_idop_typeop_nametask_idstream_idtimestamp的含义和Ascend O2模式下Dump的相同。

该方式在将来会被废弃,不推荐使用。

注意事项

  • bfloat16类型的算子保存到npy文件时,会转换成float32类型。

  • Dump仅支持bool、int、int8、in16、int32、int64、uint、uint8、uint16、uint32、uint64、float、float16、float32、float64、bfloat16、double、complex64、complex128类型数据的保存。

  • complex64和complex128仅支持保存为npy文件,不支持保存为统计值信息。

  • Print算子内部有一个输入参数为string类型,string类型不属于Dump支持的数据类型,所以在脚本中包含Print算子时,会有错误日志,这不会影响其他类型数据的保存。

  • 使能Ascend O2模式下Dump时,不支持同时使用set_context(ascend_config={"exception_dump": "2"})配置轻量异常dump; 支持同时使用set_context(ascend_config={"exception_dump": "1"})配置全量异常dump。

  • 使能Ascend O2模式下Dump时,sink size只能设置为1。用户通常可以使用model.train()或ms.data_sink()接口配置sink size。下沉模式配置可参考使用说明链接https://www.mindspore.cn/docs/zh-CN/master/model_train/train_process/optimize/sink_mo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