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TensorRT使用说明
使用步骤
环境准备
在基本的环境准备之外,使用TensorRT需要集成CUDA、TensorRT。当前版本适配CUDA 10.1 和TensorRT 6.0.1.5 以及 CUDA 11.1 和 TensorRT 8.5.1.
安装相应版本的CUDA,并将安装后的目录设置为环境变量${CUDA_HOME}
。构建脚本将使用这个环境变量寻找CUDA。
下载对应版本的TensorRT压缩包,并将压缩包解压后的目录设置为环境变量${TENSORRT_PATH}
。构建脚本将使用这个环境变量寻找TensorRT。
编译构建
在Linux环境下,使用MindSpore源代码根目录下的build.sh脚本可以构建集成TensorRT的MindSpore Lite包,先配置环境变量MSLITE_GPU_BACKEND=tensorrt
,再执行编译命令如下,它将在MindSpore源代码根目录下的output目录下构建出MindSpore Lite的包,其中包含libmindspore-lite.so
以及测试工具Benchmark。
bash build.sh -I x86_64
有关编译详情见Linux环境编译。
集成使用
集成说明
开发者需要集成使用TensorRT功能时,需要注意:
在代码中配置TensorRT后端,有关使用Runtime执行推理详情见使用Runtime执行推理(C++)。
编译执行可执行程序。如采用动态加载方式,参考编译输出中编译选项为
-I x86_64
时的内容,需要配置的环境变量如下,将会动态加载相关的so。
export LD_LIBRARY_PATH=mindspore-lite-{version}-{os}-{arch}/runtime/lib/:$LD_LIBRARY_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user-installed-tensorrt-path/lib/:$LD_LIBRARY_PATH export LD_LIBRARY_PATH=user-installed-cuda-path/lib/:$LD_LIBRARY_PATH
Benchmark测试TensorRT推理
用户也可以使用MindSpore Lite的Benchmark工具测试TensorRT推理。编译出的Benchmark位置见编译输出。将构建包传到具有TensorRT环境(TensorRT 6.0.1.5)的设备上使用Benchmark工具测试TensorRT推理,示例如下:
测性能
./benchmark --device=GPU --modelFile=./models/test_benchmark.ms --timeProfiling=true
测精度
./benchmark --device=GPU --modelFile=./models/test_benchmark.ms --inDataFile=./input/test_benchmark.bin --inputShapes=1,32,32,1 --accuracyThreshold=3 --benchmarkDataFile=./output/test_benchmark.out
有关Benchmark使用详情,见Benchmark使用。
有关环境变量设置,需要根据编译输出中编译选项为
-I x86_64
时的目录结构,将libmindspore-lite.so
(目录为mindspore-lite-{version}-{os}-{arch}/runtime/lib
)、CUDA的so
库所在的目录和TensorRT的so
库所在的目录加入${LD_LIBRARY_PATH}
。模型序列化
TensorRT推理支持将已构建的TensorRT模型(Engine)序列化为二进制文件保存在本地,下次使用时即可从本地反序列化加载模型,避免重新构建,降低开销。支持此功能,用户需要在代码中使用LoadConfig接口加载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须指定序列化文件保存路径:
[ms_cache] serialize_path=/path/to/config
模型动态输入
默认情况下,TensorRT根据定义模型的输入形状(批大小、图像大小等)优化模型。但是,可以通过配置profile在运行时调整输入维度,在profile中可以设置每个动态输入的最小、动态以及最优形状,TensorRT会根据用户设置的profile创建一个优化引擎,并选择最优最快的内核,并且在profile中支持一个输入配置多个输入维度。支持此功能,用户需要在代码中使用LoadConfig接口加载配置文件。
如果min、opt 和 max 是最小、最优和最大维度,并且real_shape是输入张量的形状,则以下条件必须成立:
len(min)
==len(opt)
==len(max)
==len(real_shape)
0 <
min[i]
<=opt[i]
<=max[i]
for alli
if
real_shape[i]
!= -1, thenmin[i]
==opt[i]
==max[i]
==real_shape[i]
在使用没有动态维度的张量输入时,所有形状必须等于real_shape。
比如模型输入1的名字为"input_name1",其输入维度为[3,-1,-1](-1代表该维度支持动态变化),最小尺寸为[3,100,200],最大尺寸为[3,200,300],优化尺寸为[3,150,250];模型输入2的名字为"input_name2",其输入维度为[-1,-1,1],最小尺寸为[700,800,1],最大尺寸为[800,900,1],优化尺寸为[750,850,1],则配置文件中需配置为:
[gpu_context] input_shape=input_name1:[3,-1,-1];input_name2:[-1,-1,1] dynamic_dims=[100~200,200~300];[700~800,800~900] opt_dims=[150,250];[750,850]
同时可支持多profile的配置,若配置多个profile,根据上述的例子,增加一个profile的配置。增加输入1的profile的最小尺寸为[3,201,200],最大尺寸为[3,150,300],优化尺寸为[3,220,250];增加输入2的profile,其最小尺寸为[801,800,1],最大尺寸为[850,900,1],优化尺寸为[810,850,1],配置文件样例如下:
[gpu_context] input_shape=input_name1:[3,-1,-1];input_name2:[-1,-1,1] dynamic_dims=[100~200,200~300],[201~250,200~300];[700~800,800~900],[801~850,800~900] opt_dims=[150,250],[220,250];[750,850],[810,850]
算子支持
TensorRT算子支持见Lite 算子支持。